資本人員流動加速一體化
文章稱,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目前全球重心向亞洲轉移的程度。在貿易、資本、人員、交通、文化和資源等方面,亞洲地區都在上述世界增長中占據一部分。在八種類型的跨國國際流動中,只有垃圾的流向更多地出現相反走向,這體現出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削減來自發達國家垃圾進口的決心。
亞洲目前占據全球商品貿易的近三分之一,而十年前這一比例還是約四分之一。同一時期,亞洲地區在全球航空旅客數量的份額從33%提高到40%,在全球資本流動量中的份額從13%提高到23%。
同樣,靠近雅加達的勿加泗也在崛起,成為印尼的汽車和摩托車產業中心。最近10年來,該城市制造業外國直接投資年均增長29%。2017年創造專利數1400個的海得拉巴正在迅速追上“印度硅谷”班加羅爾的節奏。
文章稱,流向亞洲的資金流并不僅僅來自外部。多個具有活力的地區內部網絡促進了發展。得益于越來越一體化的亞洲物流產業鏈,亞洲國家間貿易近60%是在地區內部實現的。地區內的融資和投資同樣在提高,亞洲初創企業融資超過70%來自亞洲地區內部。亞洲地區74%的人員流動是亞洲人自己實現的,這樣的流動促進了地區的一體化。
亞洲可劃為至少四個部分
文章指出,正是亞洲的多樣化有助于這些流動的運轉。實際上,存在至少四個部分的亞洲,每一個都處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每一個都在亞洲地區在全球上升方面發揮了特殊作用。
第一個亞洲由中國構成。中國是該地區經濟之錨,為鄰近地區提供了聯通和創新的平臺。作為其快速增長的創新能力的體現,中國2017年占據全球專利申請量的44%。
“發達的亞洲”構成了亞洲的第二個部分,同樣也提供技術和資本。2013年到2017年,相關國家占據亞洲地區外國直接投資的54%。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有33%來自韓國,緬甸35%的外國直接投資和菲律賓17%的外國直接投資都來自日本。
與此相對的是最后一個集群“外圍亞洲和印度”。它占據了地區內流動最薄弱的平均份額,只有31%。這一數字注定還會增長,前提是這些歷史上融入度較低的國家能夠同亞洲鄰國締結更加緊密的關系。這個集群有很多可以提供的,尤其是亞洲進口市場需要的相對年輕的勞動力以及成為亞洲出口潛在市場的正在增加的中產階級。
文章認為,這四個各不相同的亞洲是互補的,這讓地區一體化擁有進步的強大力量。當一國的勞動力出現老化后,另一個人口更加年輕的國家就可以填補需求。2015年,印度人口年齡中位數是27歲,而中國是37歲,日本是48歲。到2050年,印度人口年齡中位數也只有38歲。
同樣,當一國的薪水以及由此導致的制造成本提高的時候,該地區另一個還處于更早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就可以以更低成本承接制造業業務。2014年到2017年,中國在新興經濟體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份額從55%下降到52%,而越南增長2.2個百分點,柬埔寨增長0.4個百分點。
文章稱,多年以來,眾多觀察人士就不斷提及亞洲的未來潛力。這樣的未來已經開始了。我們正在進入帕拉格·康納所稱的“亞洲世紀”,而且不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