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瑞士的興趣也下降了。”據瑞士《新蘇黎世報》報道,上半年,中企在瑞士的投資項目從7筆減至3筆,交易金額從3.87億美元縮至9600萬美元。奧地利《新聞報》更沮喪地表示,2019年上半年是自2013年上半年以來中國首次在奧地利沒有一項收購。德國中部電視臺評論說,中國在歐洲的重大收購浪潮暫時結束。2016年是中國投資歐洲創紀錄的一年,總額多達850多億美元。
德新社分析稱,投資下降原因之一是歐洲對中國投資者“越來越不信任”。2018年夏天,德國政府阻止了中國國有電網運營商進入德國電力集團。去年12月,德國政府緊縮投資法,以阻止中國投資者并購德國高科技和關鍵企業。德國同時敦促歐盟采取共同行動。德國《商報》則認為,中資并購市場成為中美經貿摩擦的“犧牲品”,與此同時,這也是全球動蕩的地緣政治的結果。另有專家分析,此前活躍在歐洲的中國企業如今正忙于自身業務經營。
陳新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據他了解,中國在歐洲的投資金額沒有很權威的官方數據,不太清楚安永報告的數據來源。中國對外投資渠道廣泛,一部分有商務部備案,會有數據記錄;另一部分通過離岸公司投資。他分析,根據報告結果,中國對歐洲投資下降既有相關歐洲國家政府加強外資審查的因素,也有中國自身現階段在加強對外投資資金的審查、限制非實體性投資的原因。此外,歐洲尤其是德國近期的經濟表現出現下滑,也影響中國企業的投資決策。陳新認為,中國在歐洲的投資原來起點很低,最近幾年開始大幅增加,如今一些公司又出于投資環境等因素考慮推遲、暫緩投資決策,這都是正常的。
“中美貿易戰,德國很受傷。”“德國之聲”13日以此為題刊文說,德國既是美國、也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如果中美經貿摩擦繼續惡化,且美國同時將戰火燒向德國汽車制造業,那么形勢將更加糟糕。根據世界銀行的計算,德國經濟產出的47%來自以高檔汽車和復雜工業機械為支柱的貿易。在全球貿易出現震蕩的情況下,像德國這樣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受影響尤其明顯。目前,德美和德中貿易未受很大損失,但商業信心正大打折扣。“可以肯定的是,德國出口掌握在美國和中國手中。”德國ING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斯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