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啟第二任期剛過一周之際,印度總理莫迪上周末訪問了鄰國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這是莫迪連任之后的首次出訪。
莫迪的這次出訪被視為強化其“鄰國優先”外交政策的一次努力。印度外交秘書顧凱杰(Vijay Gokhale)稱,莫迪的這一選擇強調了政府對“鄰國優先”政策持續重視。
《日本經濟新聞》6月8日刊文稱,莫迪首先訪問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接著訪問斯里蘭卡。此舉目的是加強與印度洋鄰國的關系,提高在地區內的影響力,進而牽制正在南亞擴展經濟影響的中國。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宗義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認為,莫迪將馬爾代夫作為其連任后首訪的國家,其用意無非是鞏固其勢力范圍,加強在印度洋的控制。
劉宗義指出,莫迪連任后外交上面臨兩大挑戰,其一是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其二是平衡與中美兩個大國的關系。而這兩個挑戰,又有著內在的聯系。
牽制中國在南亞影響力
去年11月17日,莫迪曾訪問馬爾代夫出席馬總統薩利赫的就職典禮,那是莫迪自2014年上任之后首次訪問該國。
時隔不到7個月,莫迪第二次訪問馬爾代夫。6月8日兩國發布的聯合聲明稱,莫迪選擇將馬爾代夫作為其連任后首訪的第一個國家,是一個“重要的象征性姿態”,反映出兩國間的“特殊關系”。
馬爾代夫前總統亞明執政期間,傾向于加強與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合作,引起馬爾代夫傳統盟友印度的不安。不過,去年9月,馬爾代夫前反對派領導人薩利赫當選新總統,隨即調整政策重新轉向印度。
去年11月17日,莫迪參加了薩利赫的總統就職典禮,是出席典禮的唯一一位外國領導人。而薩利赫也在就職次月將首次外訪目的地選在了印度,在訪問第一天他將印度稱作是馬爾代夫“最親密的朋友”。
自那以后,印度加強了對馬爾代夫的經濟扶持。在薩利赫去年12月的訪印過程中,馬爾代夫獲得了印度14億美元援助。今年3月,印度和馬爾代夫又簽署了8億美元的貸款協議。
在5月莫迪成功連任前夕,今年4月薩利赫領導的馬爾代夫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也以65席絕對多數獲勝,使得民主黨成為馬爾代夫史上首個在議會擁有絕對多數的黨派。兩人在國內政治地位的穩固亦被視為是兩國關系未來持續穩固的積極信號。
據《印度教徒報》報道,莫迪的到訪受到了馬爾代夫的熱情歡迎,莫迪不僅在馬爾代夫議會發表演講,更被授予該國最高榮譽Rule of Nishan Izzuddeen勛章。在兩國聯合聲明中,薩利赫重申了本國政府的“印度優先政策”,并承諾全力支持深化“印度和馬爾代夫之間多方面的互利伙伴關系”。
6月9日,在結束對馬爾代夫的訪問返回印度途中,莫迪也對斯里蘭卡進行了短暫訪問。德新社報道稱,莫迪的斯里蘭卡之行和一天前對馬爾代夫的訪問意在強化他所領導政府的“鄰國優先”政策。
莫迪在第一任期,其選擇的首個出訪目的國是不丹。而在其第一任期整整四年中,實際對馬爾代夫僅僅訪問了一次,對斯里蘭卡也僅訪問了兩次。
半島電視臺指出,印度一直將斯里蘭卡視為自己的“戰略后院”,而過去幾年中國在斯里蘭卡影響力的上升令印度十分不安。此前斯里蘭卡一直試圖在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之間尋求平衡,但自2015年大選西里塞納當選總統之后,斯里蘭卡與印度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
“印度一直認為,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洋’,是他的勢力范圍,南亞國家都應該是它的‘小弟’,其他國家不能染指。”劉宗義分析說,近年來中國與南亞地區國家政治經濟合作有所加強,印度感到自己的“勢力范圍”受到了侵蝕。
在訪問馬爾代夫期間,6月8日莫迪與馬爾代夫總統薩利赫共同主持了馬爾代夫沿海雷達站和軍事訓練中心的落成典禮。這兩個項目耗資2600萬美元,都是由印度出資建設的。
據《印度論壇報》今年4月27日報道,在馬爾代夫前總統亞明大選中落敗半年多后,印度海軍已恢復在馬爾代夫群島上安裝雷達系統的工作,這些雷達將并入印度現有的海面監視雷達體系,以提供對印度洋海面的監控。據報道,印度計劃在馬爾代夫布設10個沿海監視雷達站。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評論指出,印度加強在馬爾代夫安全領域的投資,是為了尋求抗衡中國向這個擁有地緣戰略位置的國家擴展影響力。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曾撰文指出,印度根深蒂固的地緣政治思維一直將南亞視作其獨有的“勢力范圍”,排斥與其他國家共享。而中國理解南亞的基本地緣政治現實,在與南亞國家開展包括“一帶一路”建設在內的各項合作時,也充分尊重印度在南亞地區的角色。盤古智庫印度研究中心研究員毛克疾則在去年馬爾代夫大選后的一篇文章中認為,中國真誠地為廣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去產能、資金和技術以及適應他們實際情況的發展模式,這并不是一兩次政局變動就可以改變的。2015年斯里蘭卡大選后的情形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作為南亞太平洋地區最積極的投資者和最活躍的供應商,其價值獨立于政治傾向存在,不管是誰最終當選,都不太可能徹底與中國隔斷。
仍需在中美關系中找平衡
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之行是莫迪6月一系列外交活動的第一站。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莫迪還將出席6月13日至14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6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
在以更大的選舉優勢鞏固其在國內的政治地位之后,莫迪在外交事務上也提出了更為進取的目標。5月26日,莫迪在人民黨位于艾哈邁達巴德的辦事處舉行的慶祝大會上誓言提升印度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并確定了在未來5年恢復印度在全球秩序中應有地位的目標。
在過去4年中,莫迪的外交成績可圈可點。今年印度大選前夕,泰國外交周刊刊文分析稱,莫迪政府在過去四年外交成績可評得上“A級水準”。文章稱,莫迪堪稱“印度外交史上最積極主動的國家領導人”。2017年莫迪親臨香格里拉對話發表主旨演講,還成為20年來首位在國際經濟論壇發表演講的印度領導人。
文章指出,莫迪政府通過積極活動,成功地舉辦國際會議,對外宣傳和推動印度的觀念和主張,其在亞洲地區的地緣角色日漸凸顯。
不過文章也指出,在過去四年,印度發展跟周邊國家外交關系存在失誤,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外交關系給地區造成安全隱患和不良影響,還與中國發生了洞朗對峙事件。
“莫迪第一任期在平衡問題上做得不好,太傾向于美日,而疏離中俄,”劉宗義說,“洞朗危機之后印度的外交政策有所回調。”
澎湃新聞記者根據印度總理官網統計,在第一任期四年時間里莫迪共外訪49次,其中出訪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和美國,分別有5次。其次是俄羅斯、新加坡和日本。
日本經濟新聞6月8日文章稱,在中美關系背景下,印度將摸索在中美之間實施平衡外交。文章稱,莫迪政府正在摸索一面牽制與美國矛盾加深的中國、一面不依賴美中任何一方的平衡外交。
報道還稱,如何保持與美國的距離感,對于印度來說也已經成為課題。美國特朗普政府從6月5日開始把印度從普惠制待遇國名單中移除,在貿易方面對印度表現出強硬態度。不少人認為,“如果美印關系惡化,莫迪將與中國接近,牽制美國”。
在莫迪獲得大選勝利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去年中印兩國領導人的武漢會晤為兩國關系指明了發展方向,開辟了新的前景。中方高度重視對印關系,愿同印度新政府一道,深化政治互信,開展互利合作,推動兩國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印度媒體“CNBC-TV18”電視頻道則援引專家分析稱,印度必須采取平衡戰略,發展與美國關系的同時,防止刺激中國。文章認為,印度應該加強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可能會給印度更多“機會”。
上周,印度前最高外交官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接任印度新任外交部長。他曾于2009年至2013年任印度駐華大使,2014年至2015年任印度駐美國大使。日本經濟新聞稱,莫迪肯定其與中美高官的人脈,作出了上述任命。
“莫迪未來的外交重點首先是鞏固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其次是搞好中美兩大國的關系,同時針對在印太地區開展外交,平衡中國。”劉宗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