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肯尼亞經商處2018年曾發布消息,稱在肯尼亞運營的中資公司共396家,其中80%為私營企業,近90%職工為當地人。這些中資企業,為肯尼亞提供正式工作崗位多達12.7萬個。
距離非洲東部最繁忙的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60公里以外,在一片典型的熱帶草原上,非洲最大的陶瓷廠——特福(肯尼亞)陶瓷廠就坐落在此。這座由科達潔能漂洋過海與廣州森大合作共建的陶瓷廠,每天產量高達30000多平方米,牢固占據當地陶瓷市場70%以上份額。
從動土到竣工只需8個月
從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驅車一路南行,沿途是當地最典型的熱帶草原景觀——肯尼亞地勢較高,因此并未形成同緯度常見的熱帶雨林。大約60公里的車程以后,遠遠就能看見一片廠房,墻壁上的“TWYFORD”(特福)字樣依稀可見,這是非洲最大的陶瓷廠。
從上釉、噴墨打印、燒成到打包分揀,生產線總長接近一公里,采用全流水線生產,線上不同崗位的工人各司其職,其中又以肯尼亞員工為主。“想不到吧?從動土到竣工,我們只花了8個月。這里曾經還是一片荒地,就跟這里隨處可見的草原沒什么兩樣,沒水沒電。”特福陶瓷(肯尼亞)公司總經理李瑞欽笑著說。在李瑞欽身后,特福(肯尼亞)陶瓷廠二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施工建設,竣工后預計能將全廠產能提升一倍。
廠區地段靠近主路,離煤產地、原料產地等都比較近,離內羅畢等主要銷售市場也不遠,這是敲定陶瓷廠選址的重要因素。在一期建設初期時,“三通一達”全靠李瑞欽帶人親手搞定。
當時廠區附近根本沒有城市輸水管道,李瑞欽只能帶領工程隊前往13公里以外的水源打井、鋪管,將水引至廠區。“在對地下水進行檢測時,發現廠區地下水資源十分匱乏,一小時只能出水2立方,遠遠不能滿足工程建設需要。我們跟政府溝通過以后,發現無法從政府處獲取支援,只能向當地的一名地質專家請求協作,在距離廠區13公里外的地方勘測出有充足的水源,打井、修水管,將水成功引過來。”李瑞欽說。
擺在李瑞欽面前的,還有缺電這一大難題。“我們前后跟當地供電部門溝通了大概四五個月,終于通過架設變壓器,成功將電力引到工廠里來。”
特福(肯尼亞)陶瓷工廠是科達潔能在非洲市場“與優勢海外合作伙伴合資建廠+整線銷售+技術工藝服務”戰略的示范項目。按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來說,就是科達潔能負責“制式輸出”,與海外市場的管理服務團隊合作,兩者實現互補。
創立于2000年的廣州森大,是一家經國家外經貿委批準享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國際貿易公司,在非洲有著十多年的經營經驗。最初在尼日尼亞進行陶瓷貿易起步的廣州森大,2015年計劃在肯尼亞設立陶瓷廠,在進行設備選型的過程中與科達潔能接觸,雙方一拍即合,以資本入股的方式合資成立特福陶瓷有限公司,計劃在肯尼亞、加納等非洲國家建立陶瓷廠。
根據2016年2月23日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與廣州市森大貿易有限公司簽訂的《關于合資在非洲興建建筑陶瓷生產企業的合作協議》,雙方就合資在非洲肯尼亞、加納和坦桑尼亞三國分別興建一家建筑陶瓷生產企業達成合作協議,三家非洲公司的生產規模均暫定為兩條建筑陶瓷生產線。其中位于肯尼亞的陶瓷廠,目前已投資3億多元人民幣,占地面積多達394畝。
機遇:“走出去”成佛企新增長點
在2017年8月舉行的佛山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實體經濟“走出去”工作會議上,邊程作為企業代表,在會上分享了科達潔能“走出去”的經驗。邊程表示,“走出去”戰略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邊程在現場列了一組數據:2014年,企業的出口占比只有18%,2015年上升到33%,2016年就超過了40%,而2017年前7月,企業出口同比增長40%以上,從比例來看已經超過內銷。
邊程指出,近幾年國內的建材行業已產能過剩,而作為為建材行業提供機械設備的裝備企業,更是面臨巨大的挑戰,不“走出去”就可能無路可走。對于陶瓷機械出口,科達潔能采取的策略就是,到全世界發展中的國家去。“
這些地區解決了溫飽問題,就需要解決居住問題,就要用到建材產品。”邊程表示,其中的印度市場尤為前景巨大。中國陶瓷有150億平方米產能,而印度的陶瓷產能只有10億平方米左右,市場空間巨大。作為近些年世界建陶發展最迅猛的印度市場,科達潔能一早就開始布局,印度分公司也計劃于年內投入運行。
目前,科達潔能已在非洲設立肯尼亞特福陶瓷生產基地、加納特福陶瓷生產基地、坦桑尼亞特福陶瓷生產基地。除了開拓全球發展中的地區,科達潔能也把目光放到歐洲市場。邊程透露,目前科達潔能計劃在歐洲成立分公司,正在進行一些并購和整合行動。
市場:吃好陶瓷小磚“蛋糕”
在科達潔能“走出去”的布局中,特福(肯尼亞)陶瓷廠是其中重要一步。
2016年底,投資1億多元人民幣的特福(肯尼亞)陶瓷廠一期項目順利投產,投產后即實現當月盈利。一期項目生產線設計產能為22000平方米/天,李瑞欽透露,事實上,該生產線經過調整,產能已提高到30000平方米/天。繼肯尼亞一期項目之后,2017年5月,科達潔能與廣州森大共同簽訂肯尼亞二期項目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約定,投資總額為1.45億元人民幣,設計總產能為30000萬平方米/天,并計劃于今年內實現投產。
特福(肯尼亞)陶瓷廠接連擴建、增加產能的背后,是當地市場對特福陶瓷的肯定,“在我們一期項目成功生產出第一批瓷磚的時候,就已經有經銷商排著隊等著提貨。”李瑞欽說,“這與科達潔能與廣州森大合作的優勢互補密不可分,更是特福陶瓷對自身準確的市場定位所致。”
據了解,廣州森大在非洲包括肯尼亞、加納、坦桑尼亞、科特迪瓦及尼日利亞等國都建立有子公司,銷售網絡更是遍布非洲地區的3000多個網點,每年出口非洲市場的建筑陶瓷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在非洲市場擁有一定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科達潔能在非洲更多扮演的是陶瓷生產企業合作方的角色。與在國內為陶瓷企業提供陶機設備相區別,科達潔能在非洲還提供包括生產技術、工藝研發、原輔材料、生產模式、生產管理等工業配套。對于有著一定潛在瓷磚市場消費空間、卻又不具備陶瓷產業配套的肯尼亞而言,科達潔能這一定位無疑正切中了當地消費市場的痛點。
根據李瑞欽透露的一則數字,也可印證這樣定位的成功之處,“在肯尼亞,我們所生產的300×300(mm)地磚和400×400(mm)釉面磚基本占據本地市場70%-80%的份額。”李瑞欽說。
以內羅畢職工約為1000元的平均月薪水平而言,當地人的購買力亦無法承擔購買大磚,300×300(mm)和400×400(mm)這兩種尺寸的小磚更受本地人青睞。而小磚本身的尺寸小、成本低、價格低等要素,決定了陶瓷小磚領域的競爭準入門檻并不高,那么,特福陶瓷是如何從肯尼亞眾多做小磚的企業中突圍,一步步成為如今當地陶瓷龍頭企業的?通過分析特福陶瓷的企業經營模式,或會為后來者提供參考。
“能夠在塔基市場站穩腳跟的,必定是物美價廉的產品,那么如何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企業成本,就成為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李瑞欽說。
李瑞欽分析,企業主要做了三件事:“首先,我們在本地設廠,免去了關稅、物流等環節,一箱300x300(mm)的瓷磚大概就能省下2美元的成本。另外供貨周期大大縮短,產品研發周期也縮短,在本地配套提供售后團隊也是我們的最大優勢。”
“其次,以產品質量取勝。事實上,在肯尼亞本地生產的瓷磚,對比國內進口的瓷磚,要多了一層保護釉,產品更耐用。”
“最后,我們對于經銷商和泥瓦匠都設置了一套完善的服務方案。對于經銷商,我們提供廣告支持;對于泥瓦匠,我們執行積分制度鼓勵泥瓦匠多鋪特福的陶瓷,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李瑞欽說。
隨著擴建,特福(肯尼亞)陶瓷廠產能將增加一倍。“未來二線將生產墻磚和大地磚,和一線形成互補,2018年2月份已經投產。后續根據市場的變化,會計劃投資建設全拋釉、拋光磚等系列,滿足市場需求。”李瑞欽說。
人才:鼓勵本地員工“向上游”
“企業一貫堅持人才本地化策略,未來1-2年內,生產系統預計會有1/3的管理層由肯尼亞本地人擔當。”李瑞欽說,進駐非洲的佛山企業可以為本地員工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除了逐漸提升肯尼亞員工的工作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為他們提供一個謀求向上發展的人生機會。
在陶瓷廠大門外,經常會有成群的本地人聚集求職。李瑞欽分析認為,肯尼亞的工業尚處于最初級的發展階段,對于進駐肯尼亞相對已經成熟了的中國工業,肯尼亞人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為了促進肯尼亞籍員工更快上手,企業給每一位員工都提供基礎培訓。
“比方說分揀、打包這樣的工作,我會提前組織他們去現場觀察、學習,安排熟練工人在旁邊指導。”李瑞欽說,“而對于那些有一定的技能、經驗的,我們會希望把他從初級的操作工提拔到高級操作工,再到主管,到小組長,甚至到像我們中方員工擔任的班長。如果本地員工學習能力很不錯的話,我們也鼓勵他多去嘗試,試著擔當某個主管或者是車間主任,實現人才本地化。”
在陶瓷廠一期項目的生產線上,一共有390個肯尼亞員工和39個中國員工。本著人才本地化的出發點,中方員工身體力行,從各方面影響著肯尼亞員工去適應工業社會的節奏。
“比如我們建立了一套考核制度,員工個人的考勤與工資、獎金以及績效直接掛鉤,在年度評定的時候,還設立有各項獎勵,中方員工以身作則,鼓勵肯尼亞員工遵守企業生產紀律,進而形成一種職業習慣,一種企業文化。”李瑞欽說。
其實,陶瓷廠一開始的運營并不順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出在中肯員工的溝通上。“前期出現了一個比較高的離職率。”李瑞欽說,“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專門安排了兩個肯尼亞人擔當調解員,負責調和雙方。另外,我們還鼓勵雙方共同參與一些文娛活動,比如打籃球,這些都是對促進友誼、理解的很好互動。”
2017年肯尼亞經歷2次大選,大選期間,肯尼亞本地的商戶、企業都會休息一周,特福陶瓷權衡再三,只是批了一天半的休息時間。“沒想到,第一次到崗率高達95%,第二次100%。在我看來,這反映出肯尼亞員工工作態度的轉變,說明大家溝通順暢、目標一致。”李瑞欽說。
在這里我們推薦埃及國際建材五大行業展覽會作為您開辟非洲建材市場的先遣站: 埃及開羅國際五大行業展覽會(CONSTRUCT EGYPT)是北非最具影響力的五大行業展覽會。這一領先的國際建設活動將匯集來自該地區和其他地區的有影響力的決策者、創新者和供應商,為他們提供商業和網絡機會。上屆展會總面積35000平方米,參展企業580家均來自中國、美國、日本、迪拜、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德國、印度等,參展人數達30970人。該國蓬勃發展的建筑市場已成為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在北非開展的項目價值4730億美元,埃及的項目價值超過36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