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調幅度最大的一次,抑制升值。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5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682,調升176點,創2018年5月18日以來新高。
當日,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徘徊在6.36左右,從3月末的6.56漲至目前的點位,兩個月的時間上漲了2000BP。
如果拉長時間看,人民兌美元從去年5月末開啟了一輪上漲:由當時的7.16漲至目前的6.36,一年的時間上漲了8000BP,升值幅度高達11%。
5月31日近17時,央行公告稱,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提高到7%。
此消息公布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急跌。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將使國內銀行的美元流動性減少,降低其美元信貸投放能力,起到收緊國內美元流動性、減少美元供給的目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打破市場單邊升值預期,使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與基本面走勢相匹配。
200億美元資金將被凍結
5月31日下午,央行公告稱,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提高到7%。
外匯存款準備金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一樣,也有相關的規范文件。其中,《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管理規定〉的通知》(銀發2004[252]號)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通知》(銀發2007[134]號)兩份文件是主要依據。
按照銀發2004[252]號文,外匯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其中,美元、港幣存款按原幣種計算繳存存款準備金,其他幣種的外匯存款折算成美元繳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是指金融機構交存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比率。
該文指出,從2005年1月15日起,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統一調整為3%。2006年8月,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從3%上調至4%。根據上述兩份文件,2007年5月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4%提高到5%。
此次,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提高到7%。相比此前幾次調整,此次幅度最大。
分析來看,隨著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對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持續增強,市場結匯意愿強烈。而此次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將促使商業銀行更多地保留一部分外匯資金用于上繳,增加美元需求的同時減少美元供給。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存款余額約1萬億美元,理論上,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意味著凍結商業銀行資金在200億美元左右。此外,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將通過存款派生效應,減少商業銀行外匯存款總量,這一規模遠大于前者。
“這一舉措目的在于收緊國內美元流動性,減少美元供給,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打破單邊升值預期。”伍超明稱。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 央行此舉有助于收緊境內市場外匯流動性,提高境內外幣利率,縮小境內本外幣利差,抑制即期和遠期結匯,促進境內外匯市場平衡。此次政策調整傳遞出兩個信號:
一是央行不會放任人民幣過快升值,必要時將果斷出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從去年5月末至今升幅已經不小,繼續升值有可能使人民幣幣值脫離基本面。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失,繼續大幅升值可能對出口企業造成較大負面影響,越來越多的市場權威人士認為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出現超調。近期,由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導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召開會議,會后新聞稿即針對炒作升值的言論傳達明確信號,表明央行已在有意向市場中炒作升值的投資者發出警告,必要時可能會果斷出手、采取有力措施應對。此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說明央行言出必行。
二是央行不出手則已,出手必是重拳。此次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幅度為2個百分點,明顯超出以往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幅度,力度較大,彰顯央行調控決心。此次央行沒有使用外匯風險準備金等過去幾年常用的政策,而是動用了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這一過去較少使用的工具,說明央行工具箱中的工具還很多,央行自由選擇的空間很大。未來如果外匯市場出現明顯的投機跡象,還會源源不斷地推出其他宏觀審慎工具。
后續走勢如何?
對于人民幣的后續走勢,中信證券此前的一份研報稱,結合我國強勁出口、美國實際利率走低以及美聯儲整體偏鴿態度等因素看,人民幣匯率仍具備升值空間,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向下或觸及6.2。未來人民幣的彈性將有所增加,雙向波動或成為常態,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容忍度增加,人民幣持續升值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并為后續潛在的美債收益率上行提供安全邊際。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5月23日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目前,我國外匯市場自主平衡,人民幣匯率由市場決定,匯率預期平穩。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繼續取決于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雙向波動成為常態。
上周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會議也作出回應。會議提出,未來影響匯率的市場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幣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不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態,不論是政府、機構還是個人,都要避免被預測結論誤導。
會議還表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適合中國國情,應當長期堅持。在這一匯率制度下,匯率不能作為工具,既不能用來貶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來升值抵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
“這一表態是對市場上部分偏頗的匯率工具化、戰略化視角的糾正,有助于市場避免單邊預期。”滬上某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表示。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強有力的財政刺激政策將使美國經濟走出疫情后的復蘇彈性,遠遠超過非美經濟體。更強的經濟基本面及大幅累積的通脹壓力,使美聯儲政策轉向的時點早于歐央行等其他主流央行。因此美元指數無走弱趨勢,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是常態。
央行原調統司司長盛松成稱,當前人民幣過快升值有可能已經出現超調,未來看不可持續,也不符合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具體而言,美國經濟下半年有望出現全面反彈,美元或隨之走強。同時,中美利差從去年的大幅走闊轉向收窄,熱錢涌入勢頭或有所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