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賣一臺少一臺。”5月4日,在探訪成都一家華為線下體驗店時,一名銷售人員對紅星資本局感嘆。
此外,紅星資本局在成都多家華為體驗店發現,現在在售的只有4款手機,且均為中高端產品,3000元以下的機型已經難尋,“非常缺芯”甚至成為銷售人員的口頭禪。
而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vivo取代華為位列中國市場第一,一季度華為出貨量同比下滑50%。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在朋友圈發文稱,華為手機高端市場讓給了蘋果,中低端讓給了三星、OPPO、vivo和小米。
“賣一臺少一臺”
體驗店僅有4款手機在售
5月4日,紅星資本局記者走訪了成都5家華為線下體驗店,發現“缺貨”成為普遍現狀。“手機賣一臺少一臺”,一名銷售人員這樣對紅星資本局感嘆。而提及缺貨的原因,銷售人員大豆直言,“沒有芯片就造不出手機。”
“現在幾乎每款手機都缺貨,配置、顏色都是不全的。”在成都錦江區太升南路一家華為體驗店,一名銷售人員稱,之前主要賣給學生群體的2000元左右的nova系列已經不再生產了,現在最便宜的nova 8 Pro數量也很有限,128G版本售價3999元。
據介紹,這款nova 8 Pro去年12月上市,芯片為華為設計的麒麟985。
紅星資本局發現,在華為各家門店,如今3000元以下的手機已經難覓蹤影。據媒體報道,當前華為的存量芯片僅用于高端旗艦機型。另外,華為也在加大市場管控力度,防止黃牛倒賣“限量”手機。
在成都339電視塔華為授權體驗店,賣手機的區域已經減掉了一大半。
據銷售人員介紹,現在能賣的華為手機只有4款,分別是Mate 40、Mate 30E Pro、Nova 8系列和Mate 40 RS保時捷設計。從去年11月開始,店里手機型號開始出現斷貨,原本打算4月份上市的華為P50系列也因芯片短缺而延期發布。
這種情況下,華為線下體驗店不得不將部分銷售區域讓給無線耳機、智能音箱、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等附加產品。但太升南路一名銷售人員表示,由于消費者對華為手機的認可度非常高,導致多數附加產品銷量并不好,“大家來基本上都是來看手機的”。
芯片斷供8個月,華為缺“芯”的境況已經顯現。
華為手機一季度出貨量下降50%
市場第一被vivo取代
華為官方網站的情況,與線下實體店基本保持同步。
去年4月上市的nova 7和千元價位的暢享系列目前處于缺貨狀態,就連去年12月上市的nova 8 Pro也需要預約購買。
4月29日,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一季度市場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現四年來首次增長,2021年一季度出貨量達9240萬臺,同比增長27%。其中,vivo取代華為位列中國市場第一,占整個中國市場23%,出貨量2160萬臺,其次分別是OPPO、華為、小米、蘋果。一季度華為出貨量同比下滑50%。
不過,在高端手機市場,華為憑借Mate 40 Pro和Nova 8 Pro等產品,仍然在安卓手機領域占據穩固地位。據華為4月28日發布的財報顯示,一季度華為實現營收1500.57億元,同比下降16.92%,但公司當期歸母凈利潤為168.47億元,同比增長26.63%。
4月30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其朋友圈轉發了一篇題為《跌倒華為,吃飽蘋果》文章,并配文:“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美國對華為進行了四輪制裁,一輪比一輪狠毒,把華為消費者業務逼到極端困難,無法發貨,高端市場主要都讓給了蘋果公司。”余承東還在評論中回復,中檔及低端讓給了三星、OPPO、VIVO和小米等。
為了應對芯片短缺造成的長期影響,去年11月17日,華為已經將榮耀品牌整體剝離,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榮耀的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深圳市國資委與30余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
如今,在華為線下體驗店,已經不再銷售榮耀手機。目前,榮耀已經成立了自己的網站,上面除了銷售手機外,還出售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視、智能手表等,其手機芯片供應商主要為聯發科。
紅星新聞記者 盧燕飛
延伸閱讀
探訪華為線下店:只有兩部手機 員工工資斷崖式下跌
“都沒貨,沒辦法。”
近日,燃財經來到北京市某區縣的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在問及對方“沒有貨賣什么時”,該店的工作人員的回答頗為無奈。
“不僅僅是我們店沒貨,您去全北京市其它的門店或者說全國的門店,情況都大同小異。”
在走訪了該區縣的幾家華為授權門店后,情況確實如上述工作人員所說,現貨的機型基本只有2、3款,有的門店甚至只有1款,而現貨的數量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僅為個位數。
雖然缺貨不會讓這些華為授權店直接關門,但其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客流量的減少以及員工工資斷崖式下跌。在燃財經走訪的三家華為官方授權店中,除了一家開在大型商場中的門店有5、6位小孩在體驗手機外,其它兩家門店的客人均未超過3人。
芯片斷供7個月后,這些線下華為授權體驗店缺貨的事實,或許從另一方面反映了華為手機業務目前的生存現狀。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此前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跌倒華為,吃飽蘋果》的文章,字里行間都是心酸委屈:“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美國對華為進行了四輪制裁,一輪比一輪狠毒,把華為消費者業務逼到極端困境,無法發貨。”
對目前智能手機行業的市場份額,余承東直言不諱:“華為手機平板的國內市場高端讓給了蘋果,中檔及低端讓給了OPPO、vivo 和小米等,海外讓給了蘋果、三星及國內同行。”
2020年11月,華為將榮耀業務打包出售,并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余承東的工作重心也有所調整,2021年1月末,華為內部發文,華為消費者業務CEO、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將在原崗位上,兼任華為云與計算BG總裁。
4月25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Cloud)上,余承東首次以華為云CEO身份正式對外亮相。
華為手機業務的下滑就像華為的崛起一樣迅速。
2016年,OPPO 和vivo靠著強大的代理店以及無處不在的廣告轟炸實現了同比銷量超100%的增長,也是在這一年,華為開始加大線下渠道的布局,加大直營店比例。2017年,根據 IDC統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共出貨4.4億臺,華為銷量超越“OV”排在第一。
到了2019年,華為一整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達到驚人的2.4億臺。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Analytics的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7.6%,穩居全球前二,小米、OV望塵莫及,已經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
到了2020年Q2季度,Canalys發布的數據顯示,華為以微弱優勢力壓三星,首次成為了全球出貨量季度冠軍,實現了余承東在2016年喊出的“三年干掉蘋果,五年干掉三星”的口號。
然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昔日的手機巨頭卻跌出了前五。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今年Q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企業分別為三星、蘋果、小米、OPPO和vivo,并無華為身影。
手機缺貨對華為的影響,在其最新發布的業績報中也有所顯現。
4月28日華為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經營業績顯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2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6.5%,公司網絡業務持續穩定增長,受2020年11月出售智能終端品牌榮耀等因素影響,消費者業務收入下降。這也是華為繼2020年四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1.4%后,第二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從華為的邊緣業務做到國內智能手機的巨頭,線下門店在華為手機的發展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現在,華為缺貨之下受創最嚴重的,也正是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線下渠道。因此,如何拯救線下渠道或許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當務之急。
一位國產手機行業資深人士告訴燃財經,華為手機缺貨對整個華為消費者業務以及華為集團的影響雖然有,但動搖根基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華為手機的用戶有著一定的粘性,不太會在短時間內放棄該品牌;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整個華為集團的業務線并不是普通消費者看到的,只有手機業務這么簡單。
但不可否認,一旦華為的線下渠道凋敝,對華為消費者業務來說將是個巨大的打擊,想再次拓展要花費大力氣。目前來看,華為不是沒有應對之法,比如手機店賣車、拓展智能硬件品類等,但短時間內,這依舊是一個難解的困局。
一個門店,兩部現貨
嘉洲是華為手機的忠實用戶,在等待了華為Mate 40近三個月依舊沒有拿到手機之后,嘉洲打算換一個品牌的手機試試了。
嘉洲告訴燃財經,自己在去年10月下旬就已經開始關注Mate 40系列新產品發布的消息了。“本來還加了一位華為授權店的一位工作人員的微信,來進行線上預約。但當時好像急著開一個線上會議就耽擱了,之后便忘了。”現在談起沒能成功預約這件事兒,嘉洲依舊透露出一些遺憾。
嘉洲稱,在剛開始預售的時候,就在線上搶過,但是基本上不到1秒鐘就售罄了。
“根本搶不到。”
然后嘉洲又來到了線下授權店登記排隊。后來在一篇文章中,嘉洲了解到,自己搶不到也排不到Mate 40的原因,在于華為每次出貨或者分給當地授權店的貨都是個位數,有時甚至只有1臺。
“當然,如果想要買到現貨也不是全無辦法,只不過需要另外加價1000元。”
曾有知情人士在之前透露,華為Mate 40備貨芯片的數量大約是800萬-1000萬顆左右。華為已有的芯片儲備量,可以讓華為高端手機至少堅持到2021年年末。為此,華為必須要考慮,通過降低出貨量,以保證自己的手機系列能夠延續。
早在去年10月份,在北京周邊地區多家手機零售店主就向燃財經透露,華為手機拿貨已經“越來越難”,華為控貨的原因,有經銷商猜測是因為芯片緊張導致華為的渠道策略也整體受到了影響。
燃財經在一個周末的下午來到了位于北京某郊區的一家華為授權店。該授權店位于一家商場的一層,據該店工作人員夏華表示,這是該區域面積最大、級別最高的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但在燃財經與其交談的時間內,除燃財經之外,并無其他消費者走進門店。
來源 / 燃財經拍攝
夏華告訴燃財經,目前店里的現貨只有Mate 40 Pro和華為Mate 30E Pro,其他的所有型號都沒有。當燃財經表示想要購買一臺Mate 40需要等待多久時,夏華表示:“時間真的不能確定,因為實在是沒貨。現在都是公司分給我們什么我們就賣什么。”
燃財經追問“沒有現貨你們賣什么”時,夏華說:“沒辦法,不僅我們店沒貨,全北京市其它的店,都是這樣的。我們店的現貨在這個縣的整個區域來說,已經算是多的了。不僅手機沒貨,電腦更是一臺現貨都沒有。”
在該家授權店的對面,燃財經還發現了另一家面積較小、夾在OPPO與VIVO中間的華為授權店。
來源 / 燃財經拍攝
經過了解之后,燃財經得知,這家門店雖然面積不大,卻是該縣最早的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已經開了近7年。該授權門店只有Mate 30E Pro有現貨,且現貨僅有2臺青山黛素皮。同樣的,電腦、平板也都沒貨。
該店的工作人員告訴燃財經,“沒現貨便沒有出貨量。不能按現貨買,都是計算預售。如果是現貨的話,就不愁賣不出去。”
該工作人員表示,之前銷量好的時候,單店的出貨量都有幾十臺甚至是上百臺,但現在銷量銳減。“從一月開始缺貨,到現在三個月了。慢慢地,Mate系列都要斷貨了。不僅高端機缺貨,其實中低端也是缺貨的狀態。”
燃財經隨后又來到了北京市昌平區的幾家華為授權體檢店,正如夏華所說,其現狀與上述兩家門店幾乎無差。在昌平區回龍觀的一家華為授權店里,工作人員表示,只有Mate 30有現貨,其余所有機型均無貨。
缺貨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北京。
武漢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的工作人員告訴燃財經,現在門店里有現貨的機型少之又少,而電腦和平板就更少了。“不過也不至于缺到什么都沒有。”
出貨量的驟減,直接影響到了工作人員的工資。
其中一家授權店的工作人員告訴燃財經,工資早就斷崖式下降了,折半都不止。目前基本都是只拿保底。被問及為何沒有換工作時,該工作人員稱,一方面,縣城里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另一方面,還是相信這種情況會有所好轉,華為可以度過這道坎。
而談到門店日后會不會為了“自救”賣車時,多家門店的工作人員均表示,有這個可能,估計馬上也要賣(車)了。
“線下還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華為的直營店,其實也是線下授權店,也是由各地的經銷商投資建設。”一位華為的經銷商告訴燃財經,華為目前的經銷操盤模式都是國包模式,即手機生產出來以后,給到國包商,由國包商分銷到各個省包,然后省包直供省里的經銷商。華為和榮耀除了各自的線上銷售以外,基本貨源都是給到國包。
源頭的枯竭,讓整個銷售體系面臨萎縮,也將華為打下的線下江山推給了友商。
6年線下,從無到強
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不止一次公開談論線下渠道的重要性。即便是在2014年、2015年,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模式瘋狂崛起之時,余承東依舊表示“通過調研后發現線下渠道不可或缺”。
2014年,華為M1平板發布會,余承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之前華為也推出過平板電腦,但沒有引起市場反響的原因就在于當初沒有在線下渠道鋪貨。而這次M1作為一個平板全新的開端,會打通線上、線下各大渠道,另外會更重視線下。
2015年11月,余承東在接受搜狐科技專訪時表示,在中國市場,從Mate8開始,華為跟周圍多渠道,包括線上的電商、線下的華為的全國連鎖,甚至到1000個縣一級合作伙伴,建設體驗店,即“千縣計劃”。
余承東說,華為終端在電商領域,銷售戰略比重為20-30%,整個線下銷售還是主體,不能為了線上放棄線下。
2017年,華為的“千縣計劃”目標達成。2018年左右,由于海外市場受挫,華為逐漸將重心移回到國內市場。在線下渠道方面,華為的直營門店,開始遍地開花。在三四線城市內,帶有華為logo的手機門店也隨處可見,大有效仿OV的架勢。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朱平曾透露,在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包括直營店和授權店在內的門店已經達到7500家,其中三級及以上城市布局約1500家,縣級布局約3000家,同時還有超過35000家的專區與專柜。
對于經銷商們,華為也推出了相當實惠的讓利措施。一位縣城的手機經銷店店主告訴燃財經,在他的店里,銷量最大的是華為的Mate系列機型。但并不是消費者們認準華為的品牌,而是對他們而言,高端機型的銷售可以賺取更多的傭金,于是他和周邊其他手機店主們,也更熱衷于向到店的消費者推薦華為旗艦手機。
李旭在北京海淀區一家手機城里,經營著一家店面,早期銷售的機型大多集中在華為和三星的高端機上。但等到了2018年,他的店鋪幾乎成為華為專賣店。李旭說,華為高端機型的銷量一直較高,每月能夠銷售超過150臺手機,在一些消費旺季,如春節前后更是能達到300臺的月銷量。他表示,隔壁店的月流水大約僅為他店里的一半,甚至更低。
2019年,零售老板內參《線下旗艦店對華為手機爆發幫助巨大》一文報道稱,華為在國內有四大手機分銷渠道,按照出貨量劃分:第一,以蘇寧、國美、迪信通等零售渠道商;第二,天貓、京東等B2C平臺自營及第三方電商渠道;其三,自有官網渠道;第四,華為線下旗艦店(包含授權代理店)。這四個渠道當中,最近3年來,前三者業績增長和定位相對穩定,唯一發生巨大擴張和渠道內涵變化的是第四類。
在剛剛過去的上海車展上,余承東表示,華為如今在全球有12家旗艦店,另外有5家在建,超過5000家高端體驗店,超過6萬家零售與服務網點。
燃財經整理公開數據得知,華為手機在國內的銷量大概是從2016年開始不斷增加。2016年華為手機銷量達到1.39億臺,華為P9系列首次成為銷量超過千萬的高端旗艦機。2017年到2019年華為手機銷量分別為1.53億臺、2.08億臺和2.4億臺,并在2019年成功從全球第三大手機銷量品牌上升到全球第二。
根據Canalys調查報告,2019年Q2華為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達到38.2%,平均每賣出3臺智能手機,就有一臺是華為,出貨量同比增長31%,是TO5品牌中唯一實現增長的品牌。同時報告顯示,2019年Q2,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為9760萬臺,同比下降6%,這已經是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連續9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
然而到了今年,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然不值得被單獨拿出來。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今年Q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企業三星、蘋果、小米、OPPO 和vivo,他們的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32%、44%、80%、68%、85%,占市場份額分別為23%、17%、15%、11%、11%。其中中國的三家手機企業合計占有全球智能手機市場38%的份額,而昔日的巨頭華為則成為了“其他”。
一位在北京中關村從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銷售的工作人員告訴燃財經,華為手機缺貨,其直接影響的是官方授權店,不主要做華為產品的,影響基本都不太大。
“因為我們各個品牌的產品都會賣,所以就是華為沒貨賣蘋果、三星等。”該工作人員說道。
昌平區回龍觀一家華為授權店工作人員告訴燃財經,因為斷貨,一些主要賣華為手機的個體商家會出現關店的情況。但官方授權店,雖然營業額大不如從前,也不太可能關店。
億歐商業分析師楊良告訴燃財經,盡管現在華為在消費者業務方面遇到了困難,但可以肯定的是,華為決定不會放棄他們的消費者業務。一方面,TO C的產品極度適合打造品牌,而華手機近幾年的成績也讓市場看到了品牌紅利的巨大威力。而另一方面,從華為只出售榮耀而依舊保留高端機系列這一動作中,基本可以判定,華為想要東山再起。
保住線下渠道,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畢竟,華為的盈利能力依然強勁,今年一季度,華為的利潤不降反增,從去年同期的133.4億元增至168.5億元,漲幅為26%。
華為線下店何去何從?
什么對于華為來說最重要,答案只有一個:時間。爭取足夠多的時間,求得一絲轉機,或者靠自身技術突破扭轉局面。
華為要做的不僅僅是降低出貨量,來保證自己的手機系列能夠延續,還有如何為數千家線下店“續命”。畢竟,在缺乏足夠供應支撐的情況下,華為的數千家線下體驗店多少都出現了閑置現象。
正如上述人士所說,在一定程度上被稱之為是無奈之舉的賣車,其目的與“拯救”華為線下門店關系密切。
這是華為智選首次新增汽車品類,在華為線下旗艦店、華為商城開啟銷售。而在華為消費者業務官網,賣車的宣傳廣告,已然被放在了首頁最為顯眼的位置。
關于賣車的原因,4月20日,在上海華為智選品鑒會上,余承東解釋道,“美國四輪制裁后,華為手機這種高頻、剛需、海量的產品業務遇到巨大的困難,智能電動汽車銷量雖然沒有手機那么大,但是單價高,能夠彌補手機的銷量缺失。”
同時,余承東還表示,“這同時開創了消費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的先河。未來,華為不僅可以提供領先的ICT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幫助車企造好車,還可以通過在消費電子行業積累的高端品牌運作、營銷經驗及銷售網絡,幫助車企賣好車。”
除了在品鑒會上,余承東還在自己的個人微博連續發布多條內容為賣車造勢。
來源 / 余承東微博
4月28日,根據騰訊新聞報道稱,華為已成立新的生態特別項目優化組,并任命華為全球生態發展部總裁汪嚴旻為該項目組負責人。消息人士透露,該特別項目優化組和汽車業務有關,但不同于汽車BU,將主要針對華為智選新增的汽車品類,將會在產品規劃、渠道售賣以及其他服務等方面獲得公司更多投入。加上未來將會有更多合作車企產品加入,因此,智能汽車業務被單獨優化。
燃財經就“針對線下渠道無貨,會有哪些‘拯救’措施”?詢問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相關人員,對方表示:“您的這些問題我可能確實無法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我們現在確實是比較艱難,但辦法總比問題多。”
億歐商業分析師楊良告訴燃財經,現階段來看線下渠道的價值毋庸置疑。現在能看到的華為為改善線下授權店“閑置現象”,路徑基本是改造做汽車業務和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楊良同時表示,因為這兩種途徑對線下授權店本身的配置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估計只有旗艦店才能夠滿足條件。不過華為消費者業務最近的動作蠻多的,不排除會推出其他適配的產品。
正如楊良所說,在被持續打壓之下,華為的消費者業務確實動作頻頻,也逐漸從硬件走向了軟硬件整合,重構華為的全場景體驗,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也將會逐漸成為華為消費者板塊核心。
去年12月21日,華為面向家庭、出行場景正式發布了華為智能家居戰略及1+2+N全屋智能解決方案、華為智慧屏S系列以及車載智慧屏三大系列產品。
4月15日,郎朗首部 VR 音樂作品正式上線華為視頻 VR 專區和華為 VR 視頻。華為消費者云服務副總裁譚東暉表示,“華為以軟硬件結合,持續創新,為消費者打造非凡的音樂和視頻內容”。
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表示,“相較于蘋果、小米等手機廠商,雖然華為在智能家居賽道上起跑偏晚,但通過底層鴻蒙OS操作系統到HiLink開放連接的協議,在智能家居這條賽道上發展勢頭迅猛。”
華為年報披露,華為消費者業務將圍繞以智慧辦公、運動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娛樂為主的五大生活場景,為消費者打造信息內容無縫流轉的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
而在近日華為還明確了“大力發展處理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根技術”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強調,“今天對于年輕人來說,只要一部手機在手,衣食住行全都可以搞定。但是對于年邁的父母們來說,健康碼、支付碼、網約車、智慧醫療這些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應用卻往往讓他們無所適從。”
胡厚崑說,我們應該關注這樣的一些特殊群體,不讓他們在數字世界的發展中掉隊。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困境還將持續,但華為不會認輸。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文中嘉洲、夏華、李旭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