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至暗一周:每分鐘確診215人,印度疫情為何失控
印度衛生部4月25日最新數據顯示,印度昨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34.9萬例,連續第四天刷新全球單國單日新增確診最高紀錄。一天新增34.9萬例確診病例,相當于美洲、歐洲和非洲的新增確診病例總和。
據聯合早報報道,鑒于新冠感染、死亡人數連日創新高,印度首都新德里將延長為期一周的封鎖。印度總理莫迪在廣播講話中表示,新一波“海嘯式”的疫情已動搖了整個國家。
疫情暴發近一周:每分鐘確診215人,死亡1人
在這一輪疫情暴發的一周里,印度平均每日新增確診31.03萬人,死亡2165人。這意味著,在過去一周,全球每3個新冠確診病例、每6個新冠死亡病例中就有1個來自印度。
此前,美國是全球唯一每日新增病例超過30萬人的國家,而這種程度的激增僅在今年1月2日出現過一次。4月21日,印度刷新了美國的這一紀錄,很快又創造了新的紀錄。
根據牛津大學OurWorldInData的歷史數據,印度這波疫情的暴發,可能早在3月初就出現了苗頭。在去年9月印度第一波疫情高峰后,印度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曾出現明顯回落。在今年1月10日起的59天里,印度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均未超過2萬人,其中有5天甚至在1萬人以下。
但好景不長,印度在3月10日的新增病例再次突破2萬人,此后幾乎沒有出現過回落。4月4日,該數值刷新了去年9月16日的峰值,在次日回落到9.7萬人后再度攀升。
更糟糕的是,增速還在不斷加快:印度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從10萬到20萬用了11天,而從20萬到30萬僅用了8天。
另一個嚴峻的問題是,從各地區近1個月的現存確診病例數來看,印度這波疫情并不是局部暴發,而是全國性的大流行。其中,印度人口第一大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現存確診人數,在近一個月里增幅超過5600%。
疫情失控,因為政府與民眾都放松了
新冠病例在印度激增,首先是印度政府的盲目樂觀導致的。
從牛津大學對政府防疫措施的追蹤情況來看,在此輪疫情全面暴發前,印度政府的多項防疫政策曾出現放松。比如在今年1月底,同時對公共交通和國內出行的限制進行降級,在2月底又放寬了學校的開學政策。
決策失誤,是由于印度政府對本國疫情現狀的認知存在不足。一個最直觀的誘因是,印度的新冠肺炎檢測量長期處于偏低的水平。
與當前確診病例總數位居全球前十的其他國家對比,從今年1月初開始,印度每日每千人新冠肺炎檢測量一直排在最末。而當檢測量在最近90天內逐步增多,印度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立刻出現了飆升。
印度政府放松防疫的另一個原因是,根據印度科技部搭建的模型預測(該模型名為COVID-19 India National Supermodel),在跨越了去年9月的峰值后,印度疫情不會再度走高。在局勢惡化前,這個模型的估算與實際的疫情曲線,的確是吻合的。只不過,用于評估模型準確性的確診病例本身,如今看來也是不夠可靠的。
當政府的防疫措施有所放寬,民眾放松警惕幾乎是必然的。
Google Community Mobility Reports在疫情暴發后,對各國的人員流動情況進行了持續追蹤。他們將2020年1月3日至2月6日期間測算的數值設為基數,用其與隨后的民眾活動情況進行對比,以此評估人流的增減情況。
乍看之下,印度人民似乎很自律——在上圖的六個主要場景中,從今年1月起,印度人除了購物變多了,在其余的公共場合,活躍程度仍低于基數。但如果對比那些藍色豎線與基線的距離,印度與大多數確診數靠前的國家比,尤其在公園與公共交通部分,其民眾的活動頻率已十分接近于過往的正常狀態。結合印度的人口密度,可想而知,這會導致什么結果。
不走運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第一季度恰好集中了多個印度傳統節日,積極參與慶祝活動的人們,暫時性地忘記了疫情,他們緊挨著彼此,且沒有佩戴口罩。此時,印度第一針新冠疫苗的接種率尚不足總人口的10%,距離群體免疫的門檻仍有遙遠的距離。
雙重突變新冠病毒出現,更具傳染性嗎?
印度新德里科學與工業研究委員會基因組和綜合生物學研究所(CSIR-IGIB)研究員Vinod Scaria于4月20日在推特發文指出,已發現印度本土出現第二個雙重變種病毒株B.1.618,目前正在深入研究。這是印度繼B.1.617病毒株之后發現的第二個雙重變種病毒株。
根據全球最大流感及新型冠狀病毒數據平臺GISAID的最新數據,印度是全球范圍內B.1.617病毒株關聯病例最多的國家,共有786例,其次是總數為270例的英國。在印度疫情最為嚴重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大約20%的確診病例由B.1.617所致。
B.1.617被認為可能比原始菌株更具傳染性,并且能夠躲過抗體,原因在于其刺突蛋白同時發生了兩個突變,E484Q和L452R。根據印度新聞網站ThePrint整理的信息,B.1.617的流行率在今年1月到3月由大約11%上升到了50%以上。
最新發現的B.1.168病株,也出現了“雙重突變”。但印度聯邦當局表示,尚未發現足夠的病例證明這種變體與病例激增之間的關聯,基因組測序正在進行中。
盡管如此,新病株仍值得給予重視。此前,在巴西的第一波疫情中,馬瑙斯市四分之三的居民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少學者因此認為當地實現了群體免疫。但當P.1變異毒株出現后,疫情再度惡化。
“事實上,我們曾經看到過這種類型的激增。在歐洲許多國家,你都看到過類似的增長速度軌跡。比如英國在去年底今年初就是這種劇烈增長的模式。丹麥、愛爾蘭也有類似的情況。全球疫情目前處于非常脆弱的形勢。如果我們允許它傳播,病毒就會傳播,換言之,病毒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世衛組織新冠疫情應對技術主管范·科霍夫,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379677)。
而當防疫措施過早放寬、民眾放松警惕、疫苗接種率不足以及病毒變異等多種因素共同發揮作用時,范·科霍夫認為,發生在印度的新一輪暴發,也可能發生在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