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貿易大幅萎縮,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卻逆市增長。在我國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推動區域經濟循環合作成為重要抓手。
“區域合作的重點是鄰近國家、經貿互補性強、實施FTA的地區,東盟是最佳選擇。”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合作新商機”說明會上表示,東盟是“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多邊合作的先行地區,也是中國企業開拓更廣闊國際市場的合作地區。在與眾多對話伙伴國的發展合作中,東盟與中國的合作是最密切的。自2003年中國和東盟上升為戰略伙伴關系以來,通過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雙方貿易聯系更加緊密。東盟和中國已經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不僅雙邊關系上了新臺階,也為促進區域經濟復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貿易關系緊密是由雙方內在性決定的。”許寧寧表示。首先,中國和東盟比鄰而居,都致力于經濟增長,合作空間大,潛力大。其次,雙方政和商通,中國—東盟自貿區實施零關稅后雙方融合發展更加密切。再次,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相互間商品需求程度高,雙方企業相互投資不斷擴大。此外,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分工的變化,以及美對華設置貿易障礙等,也間接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增長。許寧寧認為,貿易帶動投資,這也是中國和東盟雙向投資逆市增長的原因。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同比增長53.1%,中國也成為多個東盟國家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
據許寧寧分析,中國在東盟投資不斷增長既符合產業梯度轉移的趨勢,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優勢所在。同時,由于疫情影響,東盟各國推行經濟刺激計劃以推動經濟復蘇。此外,東盟經濟持續增長并正在朝2030年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目標努力邁進。而中國擁有不斷開放的大市場和世界上最全的產業體系,也吸引了東盟對華投資。
今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已建成10周年,成為中國對外開放與互利合作的典型范例和顯著成果之一,“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濟融合無論在規模上還是質量上都將提升到更高水平。”許寧寧表示,未來如何對中國—東盟自貿區進行精耕細作,促使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本地區乃至全球不可或缺的經濟發展引擎和推動器,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共同努力的目標。
針對企業關注的中國—東盟合作新商機,許寧寧提示,目前建材、建筑機械等產品;資源開發包括農業開發;包括金融服務、銷售服務、會展服務、運輸服務、律師和會計師等專業服務在內的服務領域等都存在發展機遇。此外,有開發當地市場需求或意圖避開歐盟、美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產品貿易壁壘的企業,可考慮在東盟國家建產業園區,充分利用東盟內部或東盟與其他國家的自貿協定優惠政策,從產業領域、園區招商管理模式及經驗等方面,提高雙方的合作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