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中日韓產業合作發展論壇特別邀請了中日韓三國政府、企業、經貿促進機構、研究機構的各位嘉賓,就三國工商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疫情疊加的形勢下,如何攜手應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提高區域經濟合作水平,構建地區經濟復蘇進行研討、分享。
“面對世界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帶來的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中日韓三國有必要加強合作,共同抵御風險,攜手面對挑戰。”山東省貿促會會長于風貴在日前舉辦的第六屆中日韓產業合作發展論壇上表示,中日韓三國合作基礎深厚,共同研發新型技術、服務的合作空間十分廣闊。
日本駐青島總領事館總領事井川原賢介紹說,中日韓三國的合作推動了區域內經濟的發展。目前為止,中日韓三國共同舉辦了21次部長級會晤和70多次對話,這些對話機制已成為更大的三國合作平臺;三國間的總貿易額由1999年的1300億美元已經增長到了2018年的7200億美元;三國的GDP總額在世界總GDP中的占比從17%上升到了24%。
中日韓合作空間廣闊首先在于巨大的市場。于風貴分析說:“中日韓三國總人口接近16億,特別是中國有14億人口,既是世界工廠又是世界市場,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對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中國龐大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和較強的制造業基礎,可以為中日韓共同研發新型技術、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科研成果轉化的重大市場。”
空間廣闊還在于第四次產業革命帶來的歷史機遇。一直以來,中國對外出口多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日本和韓國主要聚焦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而近年來中國在物聯網、云計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也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推動了中國制造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暨亞太區總裁黃建恒解析了聯想集團在三國布局的案例。中國制造所擁有的勞動力、人才和產業鏈聚集的優勢,為聯想制造提供了最強大的動力來源和保障。而韓國和日本在芯片、半導體屏幕等范疇各領風騷,這為聯想的創新帶來了原動力。 例如,聯想在日本設立了3個研發中心,包括處于橫濱的大河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不但研發了ThinkPad系列,全球首款可折疊屏幕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X1 FOD也是這個實驗室研發出來的。
黃建恒認為,三國產品各具優勢,經濟互補性強,這不但推動了三國經濟發展,還帶動了全球經濟增長,引領了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從我們聯想集團身上可以看到,中日韓三國開放合作將帶來無窮的發展機遇和可能性。”
從產業合作層面來看,中日韓三國在很多領域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小,中國依靠低廉勞動力成本發展的模式已經成為過去。有專家認為,中日韓三國的產業結構模式正向平行分工的競爭關系轉變。
“目前,全世界各國和眾多跨國企業都關注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生物醫藥、電動汽車、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未來新產業,中日韓三國也不例外。三國將在這些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正當的競爭關系雖然有積極的一面,但如果只有競爭沒有合作,將會對三國經濟融合產生負面影響。”在韓國駐青島總領事館總領事樸鎮雄看來,目前的中日韓三國經濟合作中,當務之急是要積極探索平行分工體系。例如,中日韓三國在未來新興產業方面,可以通過政府與企業的緊密交流和合作,分別選擇不同產業,實現有效的平行分工。
樸鎮雄還表示,像這種平行合作的模式,不僅讓中日韓三國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極強的產業競爭力,還能進一步促進三國的經濟融合。中日韓三國經濟融合,需要依靠進一步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的進展,應該盡快就三國都能接受的領域先簽署自貿協定,邁出三國經濟融合的第一步,隨后再對協定逐步加以補充和完善。
曾參與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的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日本眾議院議員海江田萬里認為,RCEP和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可同時進行。在疫情蔓延的當下,安全渡過疫情的中日韓三國加強自貿協定談判是非常重要的。
“加快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共同塑造亞洲區域經濟新時代,不僅僅對本國而且對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于風貴表示,中日韓三國應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領先時代的數字經濟交流模式,共同引領第四次產業革命,打造區域經濟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