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圍繞“六穩”“六保”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顯效,各地復商復市加快推進,特別是在擴大內需、促進投資和消費等多重舉措推動下,投資和消費市場呈現加速回補態勢。多位專家表示,下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持續深化,相關政策措施會加快落地,內需市場巨大潛力將持續釋放,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
多項指標向好 釋放內需回暖信號
6月制造業PMI為50.9%,環比回升且連續四個月站上榮枯線,先行指標釋放積極信號。海通證券分析師陳興和應鎵嫻在分析報告中指出,6月新訂單指數由5月的50.9%回升至51.4%,連續兩個月上行且創下年內次高點,超過去年同期水平,進口指數也由5月的45.3%升至47%,指向內需持續回暖。
投資需求也在回暖。最新投資數據顯示,高科技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速已經實現了由負轉正。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丁勇表示,隨著穩投資政策顯效發力,投資新開工項目繼續呈現向好態勢,1至5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7.9%,增速比1至4月加快6.8個百分點。從相關指標看,5月工程機械產品產銷兩旺,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和混凝土機械產量同比分別增長62.1%和42.2%,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68%。這些情況均表明未來投資有望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一連串數據向好的背后,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一系列政策逐漸顯效。《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國將出臺支持制造業民營企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的意見,研究出臺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指導意見,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試點示范,制定國家氫能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等。
此外,還有多項重磅政策部署將落地,包括中央財政新增兩個“1萬億元”,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
促消費效果顯現 市場加速回補
當前,消費市場呈現加速回補的態勢。從全國情況來看,1至5月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7萬億元,同比下降13.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5個百分點。5月下降2.8%,連續三個月降幅累計收窄17.7個百分點。地方層面,浙江、福建、海南、河南、上海等地已實現消費增速由降轉升。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黨會指出,我國消費市場克服疫情沖擊,實現逐月回暖,基本生活品消費持續增長,升級類商品比較活躍,住行類商品零售得到改善。“這說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追求依然不斷增長,體現了我國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大、韌性強。”
值得注意的是,多部門還在密集出臺多重促消費政策,加快內需市場潛力釋放。記者了解到,商品消費領域,相關部門正在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綠色智能消費,其中家電、汽車等大宗商品更新置換和回收處理將成為重點。另外,外貿產品轉內銷的全面推進,也為消費市場注入新動能。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鼓勵外貿企業拓展銷售渠道,促進國內消費提質升級。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遭受疫情沖擊,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廣大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沒有變。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一系列支持商貿企業復工復產、促進居民消費政策舉措陸續出臺,提振了消費信心,活躍了消費市場,豐富了消費供給,有效推動我國巨大內需市場潛力加快釋放。
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經濟韌性凸顯
展望下半年,內需市場巨大潛力將持續釋放,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也將進一步凸顯。
以出口轉內銷市場為例,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楊國良指出,國內市場需求加快釋放,為電子家電、輕工、紡織服裝、農產品等出口行業提供了內銷市場。從投資帶動看,各地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為機械設備、電機電氣設備、精密儀器等出口行業帶來了新機遇。從消費升級看,部分外貿企業正從傳統批量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可以更好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網上銷售、直播帶貨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也為外貿企業打通了直接面對消費群體的銷售渠道。
分析指出,內需市場對外貿領域的拉動作用只是我國經濟韌性的一個縮影,在其他領域,這種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也正在打通。在關利欣看來,我國正在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未來將大力挖掘釋放內需潛力,下一步重點以高質量的供給來適應、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積極推進家電、汽車等更新置換和回收處理,順勢而為促進消費新業態加快發展、完善提升,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抗疫特別國債的撬動牽引作用,加快推進短板領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