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表示,我國與某些國家(地區)的進出口業務減少,進出口總量會降低,但這是暫時的,隨著海外復工復產的緩慢回升,各國或地區對抗疫物資和剛需產品的需求會增多,能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外貿增長,下半年,我國外貿走勢仍與全球疫情正相關。
海外抗疫物資刺激出口增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表示,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態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廣大外貿企業在逆境中抓住了率先復工復產的發展機遇,在滿足全球產品需求的同時,也對我國出口增長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
“海外抗疫物資的需求增長很大程度上拉動了5月份的出口數據。”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姚為群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海關5月中旬發布的數據,3月1日至5月16日,全國共驗放出口防疫物資價值1344億元。4月份以來,我國防疫物資出口更是呈明顯增長態勢,日均出口金額從4月初的10億元,到近期的35億元以上。這些出口防疫物資包括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呼吸機、外科手套等,據悉,我國防疫物資主要出口目的地為美國、德國、日本、法國、意大利。
同時,姚為群表示,中日韓三國復工復產比較早,相對而言,東亞、東南亞地區疫情都控制得較好,這也進一步穩定了我國外貿,有利于我國生產網絡的暢通,為東亞區域經濟循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與東盟進出口1.7萬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我對東盟出口9366.2億元,增長2.8%,自東盟進口7598.6億元,增長6%,均高于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整體增速。
數據好轉的背后是政府和企業共同為穩住外貿基本盤所做的努力。以東莞為例,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外貿企業眾多,早在4月份,便出臺了《東莞市關于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措施。政策紅利的釋放目前成效初顯,截至5月份,通過加大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保障企業外貿出口規模(承保金額)超過45億美元,服務企業超過5300家,同比增長12%。
“在疫情期間,出口仍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它能穩定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等外向型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態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姚為群表示,東南沿海地區也是我國對中央財政凈貢獻區域,能幫助中央財政為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提供轉移支付,為區域經濟均衡以及欠發達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出貢獻。此外,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不光體現在GDP方面,還有貿易順差,這增加了我國的外匯儲備,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有力支撐。
下半年外貿走勢與疫情正相關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表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惡化,新增病例數屢創新高,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需求急劇萎縮。雖然一些國家和地區“帶疫解封”,但需求恢復仍需時日,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顯著增多,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全球各地區企業復工但并未完全復產,我國需為全球貿易恢復增長做好準備。”姚為群表示,我國進口的中間產品占進口總量的70%以上,這些中間品加工成最終品出口時也占到總出口量的50%—60%,在全球產業鏈沒有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的情況下,我國對外貿易的需求仍在。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中國制造業出口依存度還是相當高的,從計算機、通信、其他電子設備行業來看,50%的產值都是由出口實現的,出口目的地包括歐美、日本,以及很多東南亞國家,當前有的出口地剛剛取消封城的政策。
長江經濟聯合發展集團戰略研究室副主任葉繼濤告訴記者,在全球疫情防控下,我國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貿易結構調整,大力推動高技術產品貿易、服務貿易、離岸貿易發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各國應該加強合作,采取切實行動,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蘇。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積極擴大進口,加強國際協調合作,為世界經濟貿易的穩定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