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和很多港口、貨運公司人員交流過,多數外貿公司、貨運公司業務量大幅減少。”剛下飛機的中國國際海運網CEO康樹春告訴《中國貿易報》記者,他注意到國家相關部委正在為港口開放、恢復產能努力,比如在4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水運局局長李天碧介紹,交通運輸部引導班輪公司及時恢復因疫情影響削減的航線航班。
康樹春說,“雖然國外港口對貨物的限制措施并非我們所能左右,但我國港口在疫情期間還是可以有所作為。我建議中國各港口在這一階段不盲目攀比吞吐量、規模,而是在平臺規則建設和信息化建設上多努力,推動港口物流服務轉型升級。我注意到無論班列運輸還是海運都存在日常規則和防疫措施之間的銜接任務,足見完善各種運輸方式規則的重要性。”
“雖然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班列在國際貨運中重要性提高,一季度發展勢頭很好,但海運依然是國際貨運主力,對港口的限制措施確實有可能導致國際經濟局勢變化。”郝攀峰介紹,“一些外貿公司、國際貨運公司都希望各國港口快速恢復運營。我們也留意到PAR聲明,這一聲明是發出了希望國際貿易復蘇的信號。目前看到,國際國內支持這一聲明的港口很多,漢堡港也支持聲明。這對國際貿易復蘇確有幫助。”
郝攀峰認為,各國根據具體情況對PAR聲明響應的程度可能不一樣。記者看到,PAR聲明對此保持彈性:繼續根據各國國情采取最佳做法,包括對航運界的防范措施、對岸上人員和船員的建議和協助、貨物的安全處理等。
記者也注意到,一季度,我國沿海港口復工復產正在加速,全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據人民日報報道,天津港擴容改造,進口冷藏集裝箱位居全國前列,打破我國港口單船接卸冷箱貨物紀錄;山東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箱量同比增長6.5%,多次創下晝夜海鐵聯運操作箱量突破1000車高產紀錄;寧波舟山港創新模式,一季度貨物吞吐量預計與去年持平;上海洋山港船舶流量基本恢復正常水平。
然而,發展與問題總是糾纏并行,郝攀峰說,“現在遇到的新問題是,沿海港口傳統貨源來自周邊100公里至200公里范圍內的外貿企業,這段時間外貿企業訂單明顯下降,使得港口貨源不足、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