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介紹,中國口罩、防護服、隔離眼罩/面罩、測溫儀等醫療物資產能產量大幅增長。
截止4月5日,中國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只,重點跟蹤企業醫用隔離眼罩/面罩達到29萬個,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日產能1萬臺,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40萬臺,這些產品已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企業正在盡力組織擴大出口。
但在龐大的國際需求面前,中國的產能也是有限的,比如,中國的呼吸機產能不足全球的1/5,還受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應不足的制約;中國防護服日均產量大幅上升,滿足國際市場需要問題不大,但中國產能與進口國的標準并不完全匹配。
發布會上,曹學軍介紹,通過全力動員復工復產,支持企業技改擴產,開辟綠色通道,加快生產企業資質審批,加強人員、設備、原輔材料運輸等關鍵環節的協調,中國口罩、防護服、隔離眼罩/面罩、測溫儀等醫療物資產能產量大幅增長。
她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4月5日,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只,重點跟蹤企業醫用隔離眼罩/面罩達到29萬個,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日產能1萬臺,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40萬臺。
“當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國內防疫形勢依然嚴峻,防疫物資的需求依然較大。從供需情況看,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隔離眼罩/面罩、測溫儀、呼吸機產能已基本能滿足國內的需求,企業也正在盡力組織擴大出口。”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累計為湖北等地區調撥了醫用防護服超過800余萬件,醫用隔離面罩(眼罩)165萬個,免洗手消毒液357噸,手持紅外測溫儀66萬臺,負壓救護車1000余輛,呼吸機等醫療救治設備超過了7萬臺套。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產業鏈的協調,引導企業優化產品結構,精準對接國內外的需求,嚴格指導企業執行相關標準,確保產品質量,為國內外抗擊疫情繼續做出貢獻。”曹學軍說。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指出,中國是醫療物資的生產大國,面對疫情防控需求,中國各類呼吸機、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能力快速恢復并實現了擴能擴產,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他指出,在保障本國疫情防控的同時,企業正加班加點,千方百計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根據全球疫情蔓延擴散的態勢擴能擴產。
但他指出,在龐大的國際需求面前,中國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時還有諸多因素制約著中國醫療物資產能的發揮和供給能力的提升。
“比如,全球媒體關注的呼吸機生產,就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應不足的制約,中國的產能不足全球的1/5,即使在關鍵零部件保障供應的情況下,想完全滿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也是不太現實的。”
再比如,防護服的全球保供也受到中外質量標準、使用習慣等差異的制約。黃利斌表示,中國防護服目前的日均產量已經超過了150萬套,理論上講,滿足國際市場需要問題不太大。但這些防護服是分別按照中國、美國、歐盟、日本等不同質量標準體系生產的,與進口國和地區的相關要求并不完全匹配。
“而近期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四部門出臺的規定要求,出口的檢測試劑等5類產品,國內生產必須獲得中國藥監部門的資質,同時要符合進口國和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黃利斌表示,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國外疫情蔓延加速的時候,中國愿意對有關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鼓勵企業用高質量的中國產品去服務國際社會。
根據工信部對駐外使領館電報的梳理統計,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中國提出相關物資需求,涉及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測溫儀、呼吸機、藥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