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800項政策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除湖北外,全國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大多已經超過90%。相比之下,中小企業復工率整體尚不太高。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為52%。多份調查報告顯示,訂單和營收減少,剛性支出壓力增大,現金流吃緊,是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自1月底以來,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減負紓困政策。中國政府網和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推出的疫情防控支持中小企業政策庫顯示,截至3月7日,國家層面已出臺146項政策文件;除西藏、新疆以及港澳臺地區外,全國29個省區市推出的地方政策多達654項。
多地及時出臺實施細則,推動政策落地。在654項地方政策中,不少以“細則”“操作”“辦法”為關鍵詞。比如,上海市浦東新區將各類企業停工期間組織職工參加的各類線上職業培訓,納入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補貼范圍,并就補貼標準、申報方式等做出規定;山西省晉中市財政局出臺文件,明確對中小企業減免租金的標準、流程等。
此外,一些地方還主動加大力度。比如,在落實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同時,北京、西安等地對受疫情影響大的中小微企業,停征特種設備檢驗費、污水處理費和占道費。在金融支持方面,銀保監會要求2020年普惠型小微貸款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湖北、福建、云南等地提出的目標為再降1個百分點左右。
云復工、搶風口、抱團取暖,企業突圍自救
面對疫情沖擊,不少中小企業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主動謀變,突圍自救。
傳統行業“云復工”催生新業態。為避免人員聚集,餐飲、零售、家裝、房地產中介、教育培訓等傳統行業企業紛紛“線上復工”,將服務場景從線下搬到網絡。
近日發布的《淘寶經濟暖報》顯示,2月份以來,已有100多種線下職業都在淘寶直播找到了新的可能性,催生“外賣+直播”“云導購”“云賣房”“云健身”等新業態。
“直播營銷不僅滿足了消費者需求,還為各品牌商戶積蓄了客流,疫情結束后,線上直播銷售也會成為常態。”居然之家山西分公司運營管理部營銷經理韓兆龍說,2月6日在淘寶直播以來,20個門店700多個商家已直播800余場,產生銷售2000多筆。
企業“觸網上云”的步伐向第二產業延伸,包括煤炭、焦化、鋼鐵在內的傳統企業對在線物流等云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加。不久前,山西省靈石縣興利煤化工公司旗下的洗煤廠用上了華為云。總經理吳濱波說,過去發貨要聯系司機,結算運費時要拿著一沓子貨票逐一核對。現在司機在App里搶單,既避免了人員聚集,運價更透明,在線結算也更及時。
淘榜單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不少線下商店轉向線上賣貨,2月份淘寶新增商家100萬戶,淘寶直播開播的商家環比增幅達719%,成交金額比去年翻倍。
網絡診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智能配送等新模式新業態成為各地著力培育的熱點。上海、浙江將2020年受理的企業科技創新券使用額度上限提升至50萬元,并支持相關企業為中小企業免費提供云上辦公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大型企業減免工具費用,與中小企業一起抱團取暖。攜程對全國約8000家門店暫免3個月管理費,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對150萬家湖北小店和正在抗擊疫情的30萬醫藥類小店利息下調10%,阿里巴巴免去所有天貓商家2020年上半年平臺服務年費。
此外,萬達商場、華住集團等線下企業也通過減免租金及物業費、減半收取加盟管理費等形式,幫助商戶渡過難關。
阿里巴巴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已有30萬商家從網商銀行拿到了利率八折的100億元特別扶助貸款。
需加強優惠政策落地,推動企業復蘇重生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準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業前面。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在政策制定和落實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到位的問題。
有的層層甩鍋,以文件落實文件。記者注意到,在中部某省,為鼓勵業主為租戶減免租金,省級政府提出“屬地政府可采取適當方式給予補貼”,市級政府表示“縣區政府可采取適當方式給予補貼”,但到了縣里只剩“鼓勵”,沒有具體補貼方式。
有的層層縮水,企業獲得感不強。在援企穩崗方面,國家和省級層面都要求對于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人社部還放寬了“少裁員”的標準。但在有的地方政策中,享受失業保險費返還政策的范圍被限定為“不裁員的企業”。
“當務之急是抓好落實。”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各地規上企業開復工已基本恢復正常,正是打通產業鏈條,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期,各地要以更大力度優化服務,明確細則,簡化流程,把各項優惠政策變成“及時雨”。
在落實普惠性政策的同時,相關部門也應關注行業差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疫情對整體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但對不同類型、行業、規模企業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要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惠企政策,及時跟蹤政策落實情況。
清研智庫對600多名中小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后建議,在挖掘扶持政策紅利的基礎上,應鼓勵創新“共享員工”等用工方式,積極推行在線辦公、遠程協作、數字化管理,實現技術、產能與訂單等資源共享,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優化供應鏈管理,增強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