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的“黑色星期一”,打破了所有“美股例外”的神話:美股不但“熔斷”,且在一度觸底反彈后再度掉頭向下。瞬間蒸發3萬億美元……美股熔斷,成了全球眼下最受關注的話題。
這是美國股市引入熔斷機制以來的第二次,也是熔斷機制調整為現行規則后的第一次。
宏觀方面,海外疫情繼續發酵,美股大幅下跌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國內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另一方面,政策重心逐轉向恢復經濟,流動性偏寬松的格局仍將持續,央行降成本壓力更大,后續降息、定向降準仍有可能。
債市方面,在基本面利好、貨幣政策偏松的背景下,債市收益率短期仍有一定下行空間。另一方面,當前收益水平較低,債市波動加大,需持續關注海外疫情形勢、國內復工進度,防止市場反復。
原油的暴跌表面上看,有助于通過降低燃料、材料等成本使企業受益,但沒有了需求,沒有了收入,成本端的紅利不值一提。現在,我們看到的各國股市暴跌和商品的暴跌固然讓人驚恐,但更讓人驚恐的是,如果在疫情得到控制前,全球央行在政治和市場的壓力與“脅迫”下,已經把貨幣政策的子彈打完了,各國國債的收益率曲線變得十分平坦,且沒有帶來增量的需求,那么當疫情得到控制后,需要政策去刺激修復經濟時,我們還能做什么?2008年金融危機后,主要國家攜手合作應對危機。但12年過去了,貨幣寬松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全球需求不足、增長缺乏動力的困境,反而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
第二,貧富差距拉大。貨幣政策大放水,刺激資產價格上漲,這對擁有不同資產規模群體的影響是非對稱的,拉大了社會貧富差距。主要國家中除法國外,2018年成人人均財富基尼系數較2009年都出現上升。
第三,反全球化浪潮興起。中國經濟增速中樞下移,但目前來看沒有國家可以彌補這一增長引擎放緩的沖擊,全球需求低迷也帶動外貿回落。全球化紅利的蛋糕增量收縮后,一系列矛盾也隨之產生,如產業鏈轉移、制造業回流、貿易摩擦加劇等。最關鍵的是,疫情作為一個外生沖擊,繼續壓縮全球增長蛋糕,在當前的環境下,有可能會加劇反全球化、全球產業鏈爭奪、競爭性貨幣寬松和匯率貶值,而缺乏協同效應。這也意味著,各國之間的不合作會進一步加劇,割裂會更加嚴重,在應對疫情這一外生沖擊時可能也會如此。
但今時不同往日,2008-2009年我們像中青年,一劑強心針下去,四萬億的財政刺激,能夠給國內與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量級上的需求,能夠消化發達國家量化寬松釋放的流動性。而現在,我們正處于經濟轉軌期,債務杠桿偏高、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暗含的系統性風險需要化解、房價過高居民杠桿上漲過快對消費的反作用等問題亟待解決,我們即使有空間,也需適度。但無論如何,中國相比于全球其他經濟體,當前最大的優勢是疫情控制得力后有政策刺激和總需求擴張的空間。
中國現在還有“新基建”的擴張空間,可以把企業從沒有訂單的泥潭中帶出去,這是目前其他國家在疫情仍在發酵階段無法做到的優勢。因此,在現在這樣一個比爛的環境下,中國經濟基本面與政策可用空間的相對優勢,確實給中國的權益、債券資產、內需決定的黑色商品抗跌以及人民幣的強勢提供了有利的支撐。短期,可能由于全球金融市場的共振,流動性風險傳導存有調整壓力,但中期仍可擁抱人民幣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