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些外貿企業的困難也是政策的發力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0日表示,商務部密切關注疫情可能對外貿產生的影響。目前,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積極幫助企業,一些具備條件的外貿企業正在恢復生產。
在此之前,作為對外經貿工作的主管部門,商務部已經接連印發通知,對外貿企業可能面臨的訂單逾期等燃眉之急出臺支持舉措。其中,3日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進一步便利技術進出口;4日通知指出,將會同相關商協會,積極做好有關國外供貨商和國內進口企業信息服務工作;5日通知表示,組織紡織、輕工、五礦、食土、機電、醫保等六家商會,全力為外貿企業做好出具不可抗力證明、法律咨詢、參展協調、供需對接等相關服務;6日通知要求,各有關單位進一步便利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申領進出口許可證件。
“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從相關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迅速行動,積極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副所長竺彩華對《經濟參考報》表示,這些及時出臺的措施將最大限度減輕不能履行合同的責任,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幫助外貿企業減少損失、渡過難關。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疫情的爆發,給我國企業復工生產帶來了很大不利影響,大量企業不得不延遲復工或減量運行。對外貿企業來說,大量訂單不得不延遲交付,或者是重新商訂合同。無論是何情形,短期內外貿企業盈利都將會受到影響。
竺彩華也認為,我國外貿應該危中尋機。一方面,要讓那些在無疫情情況下健康經營的外貿企業存活下來。為此,中央和地方應啟動緊急“紓困資金”,對生產經營狀況良好提供額外的授信額度,緩解外貿企業因停工導致的現金流壓力;也可考慮對外貿企業進行減稅或延遲征稅、減免“五險一金”等措施,確保企業并渡過當前困難時期。另一方面,在確保無疫情的地區,應盡早有序恢復開工、組織生產,以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竺彩華還指出,從長期來看,促進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需要微觀和宏觀層面共同發力。“微觀層面,通過此次疫情引導企業實現‘轉危為機’。宏觀層面,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要形成新的比較優勢,使我國的國際競爭優勢由價格優勢轉向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