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武透露,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按照WTO最新的前十個月的數據,我國出口在全球十大貿易國中表現是最好的”。
從時間角度分析去年貿易情況,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鄒志武介紹,2019年一季度進出口值為7.03萬億元、二季度7.68萬億元、三季度8.26萬億元、四季度達到8.59萬億元。12月份當月更是達到了3.01萬億元,12月當月同比增速達到兩位數,為12.7%。12月當月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都創下月度歷史峰值。
從進出口對象看,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位次發生變化,東盟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鄒志武稱,2019年第一大貿易伙伴仍然是歐盟,對歐盟進出口4.86萬億元,增長8%;對東盟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
從外貿主體看,去年我國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鄒志武透露,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增長11.4%,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57萬億元,占我國外貿總值的39.9%。國有企業進出口5.32萬億元,占16.9%。
從進口商品種類看,原油、天然氣、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
鄒志武指出,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5.06億噸,增加9.5%;進口天然氣9656萬噸,增加6.9%;進口大豆8851萬噸,增加0.5%。此外,肉類產品進口增長比較快,全年進口豬肉210.8萬噸,增加75%;進口牛肉165.9萬噸,增加59.7%。
此外,鄒志武特別提到,2019年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8年分別壓縮42.3%、42.4%,時間是41.4小時和4小時。這個時間比2018年大幅度壓縮。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實現大幅增長。
鄒志武分析原因時指出,第一,2019年11月以來,我國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擴張,帶動了部分原材料和能源產品進口增加;第二,受國際市場價格上揚影響,部分大宗商品進口均價上漲;第三,中美經貿磋商釋放了積極信號,企業信心上升;第四,2018年12月份我國進出口是下降的,下降1.4%。換句話說,2018年12月份的同比基數比較低,2019年12月份外貿具有恢復性增長的性質。
會上,有媒體關注中美貿易糾紛對中國外貿的影響。
鄒志武表示,去年從11月、12月份開始,自美進口已經有了恢復性增長,特別是12月份進口了788.3億元,增長了9.1%,其中農產品進口141億元,增長了2倍;汽車進口2.3萬輛,增加了1.5倍。去年12月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相關企業的申請,開展了大豆、豬肉等自美采購商品加征關稅的排除工作,對排除范圍內的商品采取不加征反制關稅的措施等。12月當月,進口美國大豆、豬肉等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如果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以后,擴大了自美進口,會不會影響其他國家、其他市場對中國的出口?鄒志武回應稱:“我相信不會的,因為中國有龐大的市場,我們的貿易也是多元化的。”
就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情況,鄒志武介紹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持續擴大,2014年到2019年貿易值累計超過44萬億元,年均增長達到6.1%,我國已經成為沿線25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是9.27萬億元,增長10.8%,這個數字高出外貿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將近30%,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比2018年提升了2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我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呈現非常良好的發展勢頭。
鄒志武透露,去年,海關總署對外簽署的海關檢驗檢疫合作文件有198份,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89份。截至去年,中國海關已經與15個經濟體的42個國家(地區)簽訂了AEO互認安排,互認國家(地區)數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包括1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介紹,過去的一年,我國外貿發展呈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具體看,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1.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
2.主要貿易伙伴位次發生變化,東盟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3.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4.貿易方式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
5.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機電產品所占比重接近六成
6.鐵礦砂、原油、天然氣、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