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條關于中歐班列的新聞頗有意味。一是北京至莫斯科K3次跨境包裹國際列車開行1個多月,標志著全國首條以國際快速客運列車為運輸工具的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貿易線成功運營;二是據國家發改委介紹,到今年10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近2萬列。
中歐班列自2011年開通以來,開行數量不斷快速增長,2016年以來的開行數量增長更快:2016年開行1702列,同比增長109%;2017年開行3673列,同比增長116%,超過過去6年總和;2018年開行6300列,同比增長72%。雖然2019年的開行數量和同比增速要到2020年初才能公布,但已有的數據表明,今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不僅可能超過2018年,而且仍將保持較高的同比增速。
從興起到數量井噴,中歐班列規模數量高速增長的階段雖然還沒有結束,但如今某城市又開行中歐班列以及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創新高已成為司空見慣的新聞,不再是充滿新奇感的現象,反而是類似北京至莫斯科K3次國際列車這樣的快速特色班列會越來越吸引眼球。可以看到,中歐班列正在進入精耕細作期。
以往很多城市重視解決中歐班列從無到有的問題,先不過多考慮成本和效率等,但在市場規律面前,以往被忽略的問題還是需要去面對和解決。中歐班列進入精耕細作期,將是重點解決返程空駛率較高、運費較高、較多依賴政府補貼、提速、穩定班次等問題的好時機。
這一過程中,重視規模數量較為粗放的考核機制將逐漸轉變為更為重視高質量和效率的考核機制。與此同時,不同線路、不同區域最適宜運輸的貨物、最適合的出境線路都將在競爭中進一步清晰化、合理化。不同班列之間的差異化市場競爭策略將進一步奏效,比如有的班列創新提速并以此為賣點,有的地方開行跨境電商班列強化特色,有的地方將整合區域及跨區域貨源的能力作為重要競爭力,有的地方身處多條班列的必經之路則不斷向集結中心的方向發展。如此種種差異化的努力,也能逐漸匯總形成中歐班列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經驗。而且隨著中歐班列整體規模和脈絡的日益清晰,以往就在嘗試進行的不同班列之間的協調機制也能進一步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