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演講的背景是,在澳各界煽動“中國滲透”的熱潮中,中澳關系陷入低谷,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成為20多年來首位上任一年多仍未被邀請訪問中國的澳領導人。
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 @IC Photo
“澳大利亞國內關于中國的討論嚴重惡化”基廷1991年—1996年擔任澳大利亞總理,是澳工黨的元老級人物。18日,他參加《澳大利亞人報》主辦的“戰略論壇”活動并發表演講。英國《衛報》網站18日刊發了基廷題為“管理對華關系”的演講全文。
演講從國際秩序說起。基廷認為,目前美國回歸“美國優先”姿態,特朗普的行動可能毫無學術和理性框架可言。但他認為,無論誰將在美國下一次大選中勝出,都不大可能改變美國當下的這一姿態。
他在談到中美關系時說,基廷稱,特朗普非常擔心中國從經濟和科技上超越美國。但僅從人口這一點來看,中國在經濟上就注定會超越美國。
他說,工業革命打破了人口與GDP之間的聯系,而隨著資本和技術的轉移,全球化恢復了這種聯系。現在,人口再次成為GDP的主要驅動力,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
對于技術,基廷稱,“美國努力設計與中國的技術脫鉤協議——誤認為中國的技術成就幾乎完全靠盜竊西方,但中國的現代技術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土發展的。”
基廷直言,中國不可避免將成為和美國一樣大或更大的經濟體,美國不得不適應這一現實,并作出選擇,而澳大利亞將陷入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深藍海洋”。
“澳大利亞必須與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打交道,中國和美國,就這兩個,”他說,不幸的是,澳大利亞國內關于中國的討論已“嚴重惡化”。“一種心照不宣的立場認為,中國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合法的。一個使全球20%的人口擺脫貧困的國家是別有用心的,必須對其進行戰略監控。”
《衛報》報道截圖
他警告稱,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缺乏“戰略現實主義”,進而剝奪了它客觀感知中國崛起的能力。基廷認為,澳大利亞外交的靈活性受到安全部門的影響,正是它們在給外交政策定基調。而它們大肆鼓噪的“中國威脅”讓澳大利亞過于依賴美國。
“我們設有各個政府部門和內閣,是為了就復雜主題帶來更好和兼收并蓄的智慧……但這在澳大利亞并不奏效。外交政策的微妙性和靈活性正被一群實際上把持這個國家外交政策的安全機構的憎惡所取代”。
另外,他還指出,澳大利亞媒體也沒有履行其社會責任,因為它們沒有向自己的受眾展示中國及其在全球所扮角色的平衡而客觀的圖景。中國現在和將來都是亞洲的主要經濟實力,任何非亞洲經濟或軍事力量都不能動搖這一地位。
他在演講中點名了多家澳大利亞媒體,對他們的反華情緒發出警告。
基廷細數:“《悉尼先驅晨報》今天(18日)有兩則反華報道,內容是慣常的‘震驚和恐懼’。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來自對中國崛起的規模和速度的驚恐。幾個月前,《悉尼先驅晨報》和《時代報》帶頭用大字標題報道‘中國威脅’。那種‘威脅’事實上是在大肆鼓噪所謂中國正在瓦努阿圖修建海軍基地。”
“基廷的話是讓澳決策者清醒的良言”
那么,今天在澳大利亞制定政策的人能否聽到基廷的警告,并從而得出有益于澳大利亞和中澳關系發展的結論?
華東師范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采訪時就此回答說:“當前澳大利亞雖然有一些依然持有冷戰心態的人士熱衷于炒作中國威脅論,對中國的內政外交說三道四,進行無端指責,但是還是有像基廷這樣具有影響力的有識之士能夠清醒地把握時局,對澳中關系的現狀作出準確、冷靜的判斷。基廷一向主張加強對華接觸、與華合作,這是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利益的。他在昨天的講話中對澳大利亞外交決策中的某些反華勢力進行犀利批判,高度強調務實理性的外交思維,這對澳大利亞的決策者來說是一番醍醐灌頂的良言。”
俄羅斯戰略問題研究所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無論如何,澳大利亞當代政治家不可能對基廷在悉尼論壇的講演置若罔聞。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澳大利亞如果能正確理解自己的地緣政治地位,認清中國已經進入全球層面并在經濟、科技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一現實,自然會消除澳中雙邊政治關系中的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讓澳大利亞不能完全理解中國的新角色以及中國的未來影響力。仍受尊重的政治家、澳大利亞前總理的上述警告,將有助于澳大利亞現任領導人擺脫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